7月16日清晨6时许,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公安局接到群众求助,乌兰东街东大桥有人落水。接报警后,当地公安机关情指中心第一时间下达处置指令,派出所出警民警在出警途中紧急联系应急救援、蓝天救援队和120急救中心赶往现场。不到3分钟的时间,处警民警已配齐救援装备到达现场开展营救。河道内杂草丛生、淤泥堆积、水流湍急,但救援民警仍旧迅速接近落水男子,娴熟开展施救工作。在民警的努力下,成功将该男子施救上岸并送医治疗,从接警到施救完毕全程历时不到9分钟。
高效指挥、快速反应、协同救援、整体联动,各环节高效运转,整体作战,是本次救援任务成功的关键所在。
自2021年以来,兴安盟公安机关高效推进“情指勤舆”一体化警务机制建设,紧扣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时代发展脉搏,聚焦战斗力标准、立足实战化要求、注重实战实效,打造合成作战升级版,实行同步上案、多侦联动、综合研判、快速反应的常态化合成作战模式,全警实战效能和核心战斗力显著提升,社会治安大局持续平安稳定。
高站位谋划,示范引领带动整体推进
兴安盟公安局以“情指勤舆”一体化运行机制建设为牵引公安改革的龙头工程,全力打造盟局牵引、乌兰浩特市-科右前旗协同的“一核两翼”运行架构。在城区建设盟、市旗、派出所、警务室(站)、“智慧警车”五级纵向贯通的指挥调度体系,通过融合通信和可视化指挥调度等系统,实现指挥处置扁平化、快速化。强化“全盟一台”改革,通过大力推进盟市旗主城区统一接处警改革建设,以全量警情汇聚处置,带动形成统一指挥调度、勤务协同高效、网上网下同步跟进的工作格局,通过三地情报共享、研判会商、勤务协同等协作机制最大化地实现横向高效联通。
高效能运转,实现“两个闭环”
全面推动“情指勤舆”一体化机制由公安“小闭环”向党政“大闭环”拓展。对内依托作战平台,每日对各类线索分级研判、分色预警、及时交办、跟踪督办、限期办结,落实公安“小闭环”;对外,依托平安兴安建设领导小组,与党政机关及各职能委办局、旗县市搭建情报共享、联动协作机制,压实行业监管和属地责任,协调信联办制定出台工作联动机制,有效提升治理部门协同工作效率,形成党政“大闭环”。全盟各类情报线索按照“研交办督结”全流程闭环处置,党政、公安双线交办、并轨运行、联动办理、双向反馈,实现“两个闭环”高效运转。
高质量建设,打造作战中心
整合各警种现有资源和技术手段,按照多种运行模式;在“10+2+N”合成作战体系的基础上,在情指中心大厅设立“情指勤舆”一体化实战中心,优化警力资源,汇聚警种、手段、人才优势力量,接入各部门技术资源手段,全流程网络化工作流转,实现一方请求、全网响应。升级建设各警种业务系统,汇聚本地数据资源;接入多种侦查资源,开发了多项警种应用特色业务模块,向实战警种最大限度开放共享基础数据权限,全面提升各警种和基层单位作战能力。
高强度赋能,强化工作手段
一是强化情报研判。依托上级下发、自主研判、警情分析、部门推送“四位一体”工作体系,做严情报信息初加工、精加工“两道工序”、全面把握政治安全关、社会安定关、人民安宁关“三道关口”。坚持常态化会商,确保靶向施策、精准稳控。完善“一网通办”工作模式,重要任务事项审批从民警跑部门、跑手续变为网上跑流程,达成手段资源“全警共享”“能力共享”。二是强化指挥调度。聚焦规范化、扁平化、智能化指挥调度,形成全警一体化战斗实体,确保指挥调度更精准、高效。落实指挥长和实战部门“一把手”执勤制度,提升专业能力,实现指挥调度与接处警同步跟进的工作模式。推广接处警APP,实现“下单派警”“多点派发”模式,争取指令下达“再快一秒”。三是强化勤务处置。强化公安武警联勤联动,严格落实等级勤务工作要求。盟公安局和全盟6个旗县市公安局制定完善辖区重点部位巡逻方案,做实“1、3、5”分钟快速反应机制。专门力量24小时落实备勤要求,通过屯警街面、动中备勤、警企联动、自救联防等机制,确保重大突出案事件第一时间反应、第一时间处置。四是强化能力培养。常态化组织开展“测警”和红蓝对抗实战演练。盟公安局各实战警种定期到全盟6个旗县市公安局开展“测警”和红蓝对抗演练工作。从接处警指挥流程、可视化指挥调度、合成作战支撑等方面检验实战指挥能力;同时在现场由教官团队现场检查各项任务流程,当场总结、全面提升各地应急处置能力。
2022年以来,兴安盟公安机关依托“情指勤舆”一体化机制破获故意伤害等案件4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02名,高效处置突发案事件13次;通过24小时值班值守和定期研判会商,成功预警942次,印发专刊专报98期。针对重点工作和重大专项任务由主要领导签发指令单,定期调度督办进度,实现本地重大风险预警率100%、重大突发警情处置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