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层峦叠翠的内蒙古大兴安岭南麓的绰源分局辖区,一架架警用无人机正沿着蜿蜒的溪流、陡峭的山峰巡航,民警通过屏幕实时监测辖区内山林、沟系、河流、主要公路干线、卡站以及辖区内的野生动物活动频繁区域。
“每天我们都会针对辖区重点地段、重要路段这些警力快速无法抵达的区域,通过警用无人机高空俯瞰视角,适时了解辖区基本情况,可以在短时间内,精准打击了非法占用农用地、非法捕捞水产品以及非法盗伐滥伐林木等行为,前几天,居民李某利用非法捕捞工具‘地笼’进行捕鱼时,被我们无人飞及时发现并抓获。可以说警用无人机帮了我们大忙。”绰源分局绰源派出所所长单晓东一边熟练操控无人机,一边深有感触地说。
高峰是绰源分局苏格河派出所所长,他负责的辖区内赤芍、黄芩等野生药用植物较多,药用价值极高,成为不法分子觊觎的目标。“警用无人机在打击盗挖收购运输野生药用植物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我们通过无人定期巡护,通过高清实时画面,能够精准发现辖区密林内盗挖野生药材和非法运输野生药材的不法行为,提升了打击时效。”
王忠梁是绰源分局副局长,负责警用无人机战队建设。“目前绰源分局已购置警用无人机16架,我们通过充分调研,科学规划了空中巡控航线,打造出“空中巡查+视频巡防+人员巡逻”的生态警务巡逻模式,目前依托无人机空中巡查,已成功破获各类涉林案件11起。”
近年来,绰源分局坚持以科技强警、科技赋能为指引,向科技要警力、要战斗力,利用警用无人机有效突破空间、地域、范围限制的优势,融合地面警力协同作战,将视角延伸到野外河流、深山老林等死角盲区,及时锁定违法犯罪行为,并进行精准有效打击。
除了在打击涉林违法罪犯方面功勋卓著外,警用无人机在救援抢险中也屡立奇功。

图为民警发现走失人员
“我母亲早上就去山上采野菜了,每次都是中午就回来,今天都快吃晚饭了还没见影,多半是迷路了,麻烦民警帮忙找一下?”居民小王气喘吁吁跑到绰源分局育林派出所。民警了解到其母亲有心脏病,晚一分钟找到,就多一分钟危险!民警立即操控无人机起飞开展搜索。“这附近有红色区域在动,再近点看一下!”经过1小时的搜查,最终在一处河滩处发现了走失的老人。
民警席海琦是绰源分局16名“飞手”中的一员,已经有两年的“飞手”经验,让他感触最深的是,“警用无人机机动性强,搭载高清摄像头、红外热成像仪等设备,让地形不再是阻碍,让山林水库不再是难以监控盲区,在查找失联人员、抢险救灾等警情处置方面更加快捷、精准、高效。”自2025年以来,绰源分局警用无人机累计完成救援任务12次,救助群众12人。
“绰源分局将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为牵引,进一步完善基地建设,强化数据赋能,依托大数据平台,建设无人机与‘天网’、地面移动警务终端之间的数据共享平台,打造出“空中巡查+视频巡防+人员巡逻”的生态警务巡逻模式,有效弥补人工排查局限性,减少工作盲区,做到“天上、地下”协同配合,让无人机“飞”出了守护绿水青山新高度。”绰源分局党委书记、局长张宪军介绍说。